浙江探索“减负提质”长效机制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5-2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本报讯(记者 朱振岳)5月7日,是浙江省东阳市第三个一年一度的中小学“体育节”。当天,全市各中小学10余万名学生以班为单位,参加了各项体育集体竞赛项目的比赛活动,同时,该市25分钟大课间校园集体舞和校园自编操比赛也开始举行。

  东阳市教育局局长陈绍龙说,东阳把开齐上足课程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常抓不懈,明确提出“三个百分之百”的课外活动目标。如今,全市中小学已实现了“音体美课程完成率100%,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开展率100%,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参加率100%”,做到课外文体活动“校校联动、班班行动、生生活动、家校互动”。

  早在2004年,浙江省就基本普及了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,基础教育进入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轨的新阶段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,浙江基础教育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,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。为此,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各确定了一个区域推进“轻负担高质量”联系县(市、区),努力探索义务教育“减负提质”的长效机制,明确提出,必须守住“三条底线”,实现“四个转移”,加强“两支队伍”建设。

  守住“三条底线”就是“联系县”的中小学都要做到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,有教无类、关注全体学生,确保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;实现“四个转移”就是“联系县”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学生、研究课程、研究课堂、研究学生社会实践上来;加强“两支队伍”建设就是要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,既要着力培养理念先进,管理到位,敢于创新,打造先进教育思想的校长队伍,也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,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要把学科底蕴放在重要位置,更加注重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。

  在省教育厅的积极倡导下,浙江11个“联系县”以行政推动为手段,规范常规管理,强化督导检查,确保“三条底线”的贯彻落实。宁波市北仑区围绕“均衡、优质、高效发展”的目标与各中小学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,建立学校“五表”公示制度、“减负”工作学期报告制、“减负”结果社会公告制、“减负”工作责任追究制,采取优质师资“校用区管”和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等措施,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。东阳市强化“减负”和规范办学督查工作,每年对“减负”进行明察暗访,并规定:累计达到3次书面警告的,校长辞职;当年全市违规记分累计12分及以上且积分最多的初中校长就地免职。

  “四个转移”是一个教育软件建设问题。浙江11个“联系县”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、课堂教学、课程建设等一些关键抓手,创造性开展工作,在研究学生、研究课程、研究课堂、研究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杭州市下城区在较高的起点上,以区域教育生态理论引领,坚持思想力、制度力、学术力、文化力“四力”并举,确保“轻负高质”高位推进、内涵发展;平阳县依据循序渐进、以点带面的原则,挑选了15所初中作为重点联系校,以“镇区学校+农村学校”的方式组建共同体,深度研讨求突破;桐乡市重视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,广泛开展“同上一堂课”、“共磨一堂课”、“一课多案”、“一课多磨”等教研活动。

  区域推进“轻负担高质量”的核心是“两支队伍”的建设。浙江省教育厅巡视员张绪培说,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校长的引导,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,改革人才评价机制,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,鼓励教师探索科学的减负规律。

  据悉,浙江省已将区域推进“轻负担高质量”作为一个总课题,要求各设区市在本市范围内,抓几个市级区域推进“轻负担高质量”的工作点,使“轻负担高质量”工作能够整体推进。